作者:Florent Vincent,精神运动康复师,MIP

摘要

      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的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,并在针对精神病患儿的临床实践中证明有其意义所在。在一个以图形相关活动为基础,主要通过绘画媒介进行表达的治疗团体中,从该理论出发设立的治疗方案让参与患儿产生了一定变化,特别是在感觉机能方面。

 

关键词

      儿童精神病学,精神病患儿,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,治疗媒介,团体治疗

      原文刊载于法国《Évolutions Psychomotrices》杂志,2011年,第23卷,总第91期,23-27页;栏目:Variations psychomotrices

      “天色阴沉,看上去第二天也放不了晴,我心情压抑,随手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浸在茶里,下意识地舀起一小匙茶送到嘴边。可就在这一匙混有点心屑的热茶碰到上颚的一瞬间,我冷不丁打了个颤,注意到自己身上正在发生奇异的变化。我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愉悦感,它无依无傍,倏然而至,其中的原由让人无法参透。[……] 我不再觉得自己平庸、凡俗、微不足道了。如此强烈的快感,是从哪儿来的呢?我觉着它跟茶和点心的味道有关联,但又远远超越于这味道之上,两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。它究竟从何而来?它意味着什么?怎样才能把握它、领悟它?我喝了第二口,没觉得跟第一口有什么不同,再喝第三口,感觉就不如第二口了。该停一下了,这茶的美妙之处似乎在消减。很清楚,我要找的个中真谛并不在茶里面,而是在我自身里面。这热茶唤醒了它,但我还不认识它 [……]。” 马塞尔·普鲁斯特《去斯万家那边》2

      好一道开胃菜!一篇关于精神运动康复学的文章,竟由著名的马塞尔·普鲁斯特来开篇。但这恰恰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:人尽皆知的“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”3是关于哪种精神运动感觉?我们又该如何从精神运动康复学的角度来解读它?普鲁斯特通过书写这一图形化的形式,将什么样的艺术本质传递给了我们?

      普鲁斯特笔下著名的玛德莱娜,固然只强调了一种感觉模式——味觉,却让我们我们对感觉机能有了更广义的理解。其他作者也曾着重描写其他感觉模式,如聚斯金德(1984)作品中的嗅觉。为了从精神运动康复学的角度理解感觉对精神世界的影响,我们可以借助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理论(Feldman et Pes,1995),该理论让我们由精神/身体的二元划分,转向包括感觉机能的三角循环。该理论认为,感觉机能如同入口,所有感觉信息由此汇入,并启动精神活动,而所有运动机能,无论随意运动、非随意运动,还是自主神经运动,都是感觉经整合后产生的结果。例如,我们可以套用这种动态循环,将口部运动机能和语言的生成联系起来,而语言可以让主体进行表达,将内在体验外化。这一过程,这一对语言的创造效果格外显著,尤其在针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中,如下文中提到的汤姆。

      更宽泛地说,我们应当可以利用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,在复杂的精神病性疾病及其纷乱的表现间找出一条通路。为达到该目的,我们应提高大脑分辨来自感觉器官信息的能力,也就是感觉机能。精神病患者的感觉机能往往存在障碍,事实上,部分精神病患者看不到眼前突然出现的扰动,却会在该时刻被远处噪音或轻微气味所干扰。因此,我们应通过精神运动康复治疗手段,改善感觉的统合,让其更加精确,从而更加有效(Feldman,1993)。我们在康复治疗中调动的感觉机能,可以看作是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之原始入口。根据传统分类方法,我们可以将感觉信息分为五类:听觉、嗅觉、视觉、味觉、触觉。我们无需将他们分级,因为这一步会在皮层整合时进行。五感之外,还应加入由运动觉和静位觉(又称迷路觉)组成的第六感(Berthoz,1997)。此外,依据丘脑-皮层系统,我们知道,如果精神病患者的皮层及其功能——对世界的分类——受到损伤,患者的脑干可能也存在损伤。而脑干及边缘系统是负责价值观,尤其是道德及社会价值的系统(Edelman,1992)。这些价值正是精神病患儿通常难以整合吸收的,导致其功能其与现实脱节。正如下文中提到的汤姆的案例,如果他具有正常的道德价值,就不会不加控制地发出可能影响他人的噪音。

      从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的原则出发,我们可以假定,精神病患儿的图形创造虽是无中生有,却非全无意义。换言之,通过围绕物质进行的创作活动,儿童的精神活动可以经由有形的现实元素表现出来。如此,以促进患儿感觉机能为目的,由团体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就成了一条可行之路。从该角度出发,我们设立了一个治疗团体,由一位特教老师共同组织,主要活动为与材料进行感觉上的接触,目的是触发患儿情绪,并让其对自我产生新的体验,一如Doron所描述的(2003)。

      在该康复团体中,由成年人规定使用材料,提出使用颜色或绘画主题,为患儿提供一个令其安心的框架,让其在创作时可以自由地投入情绪。同时,我们会留意,为每位患儿对绘画的个体化适应留出空间,同时也会要求他们遵守小组规则及明确的指导语。事实上,在稳定、平静的环境中,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描绘出自己的“玛德莱娜”。

     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存在,在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环境中,一个让患儿容易定位、不会迷失的框架中,唤起其欲望,激发其表达及留下印记的乐趣。因此我们也参照了由Anzieu(1999)提出的团体治疗理论。这个康复工作坊本身就应成为对参与儿童具有特别意义的时刻,让他们能通过定期举行的治疗体会到连续性。康复治疗在一间联排别墅的地下室举行,我们参考著名的柏拉图洞穴比喻,将这件房间命名为拉斯科洞穴4。如此,对智慧的热爱驱使我们认识到,我们在洞穴深处看到的移动影像,不过是对大相径庭的别种现实之扭曲表征。这些简单又原始的绘画,是艺术,也是一种原始文字。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功能,难道不正是由某些原始规律来支配的的吗?

为了进一步说明我的观点,我将介绍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临床案例。它们互不相同,却也都相互有所联系。

艾力克

      艾力克对液体的流动十分着迷。但是,除了内在与外在的问题外——精神疾病患者中相当多人都存在这方面问题——我们认为应斟酌其绘画材料,尤其是水的使用。此外,艾力克不再喜欢自己名字中的某几个字母(其兄弟姐妹的姓名中也有的字母),这种情况下,让他能够接触能指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     表达性运动的作用方式引出了内在与外在的问题。在机构接诊的儿童中,很多都因原始焦虑存在内在/外在方面的障碍,相比一般标准(Reinhard,1990),他们对肢体认同的建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(Pireyre et Haillant,2007; Pireyre,2008)。通过操控材料、在画纸上分布材料,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。艾力克会刮擦、戳刺涂满颜料的画纸。如此,物质材料很好地承受了其侵略性及负面情感,而这些对成年人来说,有时反而更加难以接受。作为媒介的物品让双方拉开了距离,若需观察与理解,距离是必不可少的。

      从用手绘画到用笔绘画的转变,是符号化过程的一部分,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过该情况,并一直在给予鼓励。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的运用成对进行,联系紧密。对艾力克来说,拉开距离必须循序渐进,他需要触摸画笔上沾的颜料来才能安心绘画。颜料和纸张充当了关系空间的媒介。随着康复次数的 增加,艾力克变得越来越平静,在书写自己的名字时,也不再为了写得更好而出现反复行为。

如此,艾力克的案例表明,不同人对运动机能有着不同的体验:精神病患者的动作是为了其感觉特点,而不是动作在空间上的效应。

汤姆

      汤姆在进行一对一康复时画了很多鳄鱼。该患儿受极严重的吞噬幻想侵扰,其情绪不稳定的程度令人惊讶,其从笑到哭的转换令人堪忧。汤姆在一项面部运动测试(Kwint,1934)中的表现非常糟糕,表明他无法脱离当下情绪而有意识地控制其面部运动。我们认为,在纸上画下自己的焦虑也许能让他感觉更好,也能让他更好地感觉自己。他的焦虑还有另一个表现:他会口中不断发出声响,用模糊不清的声音来填补他无法填满的白纸。其在“社会责任感”上的缺陷,造成他无法察觉到自己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,甚至干扰。

      团体治疗中,汤姆会模仿旁边儿童的绘画。这也许是因为相比中心视觉,他的周围视觉更占优势。因此,效仿感知到的他人运动,比从自身的静止出发来创造运动更加容易。我们从此可以看出,其较为古老的边缘系统比负责理性思维的系统更占优势。事实上,爬行动物脑不受皮层控制,其与生俱来的作用就包括对运动的模仿。因此,社会效应对于该儿童的影响,没有其自身感觉的影响大,其感觉如此具有侵略性,甚至可能造成了幻觉——该患儿不时做出倾听姿态就是最可疑的迹象。

蒂莫特

      该儿童的精神被数字侵占,他常常会计算、计数,但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明显意义。我们希望能借助前书写符号(préscripturaux),让他获得对字母甚至进一步书写的本能意愿。

      有一次,康复治疗的主题是用手指蘸取黑色颜料作画,而蒂莫特画了一种叫“舒舒卡”5的马格里布菜。这是他外婆常常给他做的一道菜,但这道菜的实际颜色以红色调为主,散发着地中海蔬菜的鲜香,与蒂莫特画中苦涩的色调截然不同。因此,将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看作是与幻觉——尤其是感官上的幻觉相对立的存在也不无道理,而与汤姆一样,蒂莫特也受幻觉困扰。传入的感觉信号经过非正常处理,使蒂莫特大脑皮层对信号的解读无法被我们真实世界中人所理解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否认为,用手指作画这一确实行为,对于蒂莫特来说,已经足以让他以必要而原始的方法回忆起他的玛德莱娜——与他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一道美食。

2007-2008年间,蒂莫特在日间医院接受全日制服务;2008-2009年,他进入学校,接受半日制教育。他能够表达就学的欲望。

      应当强调,后两位患儿的倾听姿态,很好地说明了这些精神构造异常的患儿在感觉方面存在紊乱,而关于感觉的康复则是非常恰当的。这些儿童从感觉出发,经由物质材料打开了对“自我”的意识。因此,我们可以相信,患儿产生了创作性的感觉,而非仅仅是表征性的感觉,刺激了他们精神的运作。而我受到Bernard(1995)、Damasio(1999)和Corraze(1973)的启发,从自己对身体的观念出发,试图通过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,寻找一个整体性的模式,来理解身体组织和精神世界间复杂又密切的关系。通过着重针对感觉机能,我感觉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患儿了。我似乎获得了他们的允许,得以不带社会偏见地进入他们自己的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中,因为我努力将他们的感觉体验当作真实体验去理解。我作为精神运动康复师的视角,让我得以探索他们内在体验的广度,并向他们提出可以缓解焦虑的方法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为患儿提供的精神运动康复治疗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,但事实上,它也为我们中的每一位——无论成人还是儿童——都带来了希望。

结论

      创作情形的特异性与感觉机能紧密相连,亦与创作内容及患儿心理病理学结构相关。尽管每幅画的特殊性与个体相关,并受其性格及生活事件影响,但借助感觉-精神-运动回路的表达模块,我们得以用独特且吸引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这些案例。这样,我们就能避免二元分化的断层,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书写运动机能。

因此,这些患儿身体上的感觉在其与现实脱节的精神上的投射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运动康复的目标。

最后,我想特别感谢特教老师Monique Loureiro。多亏她,这个治疗团体才得以实现。当然,我还要感谢所有患儿。

 

1 译者注:MIP(Master international en psychomotricité),精神运动康复学国际硕士 2 译文:周克希 3 译者注:“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”(madeleine de Proust),出自普鲁斯特小说《追寻逝去的时光》第一卷《去斯万家那边》。玛德莱娜为一种法国小蛋糕。该说法在法语中常用于表达所有可触发模糊回忆的现象,如某种感觉,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元素,某个物体或姿态。4 译者注:拉斯科洞穴(法语:Grotte de Lascaux),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特涅克村的韦泽尔峡谷,内有著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。